2025年2月28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示范性宣传解读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推动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落地实施,吸引了教育部相关领导、各地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及研究人员、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代表等参与。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潘国强受邀参会,并在会上分享了学校在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方面的经验。


潘国强副校长做主旨发言。他表示,学校始终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产业升级的核心举措。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行业特色优势,在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领域成果斐然。在构建专标研制“交通范式”上,学校坚持产教协同,联合省内交通头部企业组建跨领域团队,共同开展标准研制工作。通过动态对接智慧交通岗位能力需求,形成“分段多元复合型”课程体系,将行业关键技术转化为教学模块,实现了标准研制与产业升级同步。同时,学校建立“内驱动”的迭代闭环,依托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产业需求分析—岗位能力建模—教学标准转化”的动态机制,实时追踪新兴岗位技能需求。此外,学校总结的“四阶九步”专标研制法,已被推广至全国23所高职院校,为行业专业标准体系优化贡献了“浙江智慧”。
随着产业变革加速,学校聚焦行业需求,重塑专业标准的“时代坐标”。在人才培养上,从“单一技能”向“复合能力”转变,现代物流专业将“物流大数据分析”等纳入核心能力模块,提升学生在新场景下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改革上,从“技术应用”迈向“创新赋能”,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提出“三层进阶”能力模型,配合“项目贯穿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成果丰硕。在职业素养培养上,从“岗位适配”拓展到“终身发展”,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谈及标准落地实践,潘国强副校长分享了“浙江经验”。学校构建“制度链-资源链-评价链”三链协同的实施保障体系,解决标准落地过程中的制度、资源、评价难题;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改革,实现岗位需求、竞赛标准、证书考核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通过“三百工程”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学校的经验分享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转化与落实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学校将继续发挥交通特色与优势,与全国职教同仁携手共进,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共同书写职业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