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收到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专函通知,学校申报的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友谊学院”项目成功立项,学校成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友谊学院”首批建设单位。
“友谊学院”旨在创新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以中方高校优势专业为抓手,促成与境外高校、中资企业等合作,实现境外办学,提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影响力,助力我国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事业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该项目的获批标志着学校在“新双高”背景下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践行“职教出海2.0”取得重大突破。后续,我校将依托航海技术专业群(含轮机工程技术等专业)双高专业群的优势和特色,紧密结合境外合作高校、中资企业的实际需求,共同开展合作办学、专业教学标准本土化改造、国际化双语师资培养、双语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将“友谊学院”项目做精做实,成为“新双高”建设一项重大标志性成果。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精准对接行业企业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需求,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适应性和有效性,持续不断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以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为使命担当,在精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国际化发展的特色之路。我校主导组建了“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输出国际教学专业标准、职业标准、国际竞赛标准等18项,建成海外“鲁班学校”4所、“丝路交通学院”2所,开展海外员工培训逾4000人次。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与32所海外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海外访学275次。学校目前在建项目“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作为国家元首级工程,是浙江省20个重大合作项目之一,入选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清单。
接下来,学校将通过“友谊学院”的建设,遵循共商共建原则,基于中国经验和标准,顺应境外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老挝、泰国、喀麦隆等国家公认的职业教育或专业教学标准,服务境外中资企业开展交通行业技能培训;通过搭建行业联盟组织、联合共建实验实训室、支持师生赴境外访工访学等方式搭建交通人文交流平台。学校将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积极发挥“先行军”作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